#大景:#內蒙古「#皇家」#草原上的奇異風景與欲望遊戲
#大路朝天
轉#PatienceChuang(春山出版總編輯)
從《大路》到《大景》,張贊波走了十年。如果你知道如今在中國做獨立紀錄片有多困難,應該會理解他在如何壓抑與困頓的情況下持續記錄不懈。看書稿的時候,我總在想,這麼辛苦,怎麼還做得下去,還寫得這麼細,這麼好?
在這之前,我並不直接認識贊波,但在過往幾次與富察對非虛構的抬槓中,經常聽到這個名字。每次提到中文世界裡面誰寫得好,他總是要提贊波。我還沒讀過之前,往往不太服氣,總是要跟他互槓一下,互相挑戰對方的品味。
然而等到我自己陸續看完紀錄片《大路朝天》與書《大路》之後,我想我是默默收回我的不服氣的。很難得看到影像創作者的文字可以跟自己的影片匹敵,甚至彼此難分高下,是各自獨立成立的作品,沒有誰是誰的注解。我總覺得擅長影像與文字是兩種不同的創作者,但贊波身上是同時都有的。
跟同事舒晴一開始讀書稿的時候,我們並沒有看過《大景》拍攝的所有圖像,原本書裡贊波也不想放任何影像,應該要讓文字自己訴說,但製作的過程走到中段的時候,討論到考量讀者對草原的不熟悉,適當地放一些或許也蠻好的,等到我們收到一大批影像檔的時候,很驚訝地發現,他的文字讓我們自己建構出的畫面,與事後看到的影像竟然如此契合。更加佩服他的敘事能力。
總之,贊波十年的這口氣總算要出版了。這不僅是在講內蒙古光怪陸離的「生態」觀光產業,也是這十年他眼中的中國,甚至他眼中的自己。將近八十萬字的書稿,真的看翻大家的眼睛,謝謝協力的如瑩、小美,以及為這套書畫出太棒的草原狼與蒙古馬意象的萬向欣(萬萬)。
無論如何,希望贊波繼續創作下去。
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“
中國內蒙古,藍天白雲大草原,蒼狼白鹿蒙古馬──其暗面是觀光圈地、動物營利、生態破壞、傳統式微,以及愈來愈走火入魔的直播與攝影風潮。中國每天有幾十億人次遊走於直播平臺,各種不同類型的網紅主播崛起,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如病毒一般在線上線下同步蔓延。作為世界第一大相機擁有國,龐大的民間觀光攝影團成群結隊奔赴廣袤山河,用手裡的高檔相機,製造出千篇一律的「集體主義美學觀」美景大片、動物靚照和美女寫真。網紅主播與攝影團卻對身邊的嚴峻現實視而不見,藉助美顏濾鏡和PS技術,竭力讓世界變成一個「正能量」和「歲月靜好」的烏托邦。
張贊波潛伏於內蒙古風景區,近身觀察在「直播宇宙」中穿行的網紅「狼主播」,如何將千里之外的草原風景與「野狼」,透過網路輸送各地,由此靠著粉絲打賞與帶貨獲利。而與狼主播共舞的「野狼們」,每天只能被囚於籠中,啃食冰凍的雞架子果腹。手機螢幕上的「美女與野狼」,背後是對流量數字的重重算計,以及藉助話術和「人設」完成的層層包裝。
網紅們沉浸在直播宇宙的世界裡,享受琳琅滿目的電子禮物以及粉絲們的免費愛心,想破頭腦漲粉絲、上熱門──貼緊官方的正能量主旋律是正途,一走歪,也可能中箭落馬。其實網紅也如動物是「可割可棄」的消耗品,不行了,就再打造另一個網紅。師父帶徒弟,重新走起!繼續掠奪自然風景與動物,繼續多重面具的遊戲人生。
昔日皇帝的獵場,如今成為官商共謀的觀光景區,政府大舉徵地,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愈來愈困難。夢想發大財的觀光霸主,一面擘劃草原上的江山藍圖能掙得多少門票錢,一面積欠建築工、守衛、馴馬師的工資。被圈起的景區,內部設立起各式囚籠,有狼、有馬、有鹿,供聞風而至的業餘「攝影家」和觀光客們,人手一臺「大炮」和手機,對著囚籠裡的獵物「咔嚓咔嚓」,彷若發射沒有煙硝的子彈。從蒙古國來的年輕騎士們,像先祖成吉思汗一樣遠征千里遙遙路途,只為在異國他鄉「打黑工」,既沒有職業保險,工資也遭層層盤剝,祖上的榮光歷史和文化,被以「中國速度」火速打包成「觀光項目」,最後變成粗製濫造舞臺上任人消遣哂笑的庸俗劇。
隨著四季流轉、冬去春來,在這片自然風景疊加人造風景、觀光業和直播業齊頭並進的大草原上,金錢、功名、情色、權力……各種欲望在不加掩飾地流淌;欺騙、背叛、暴力、貪婪、壓榨……眾多故事在目不暇給地發生,濃墨重彩地構築一幅映射當下中國人精神症候的人間浮世繪。狼心狗肺、狼狽為奸、狼子野心──這些取自動物的形容,其實都是屬於人的,人類社會才是最大的動物世界和叢林世界。
張贊波單槍匹馬、長期置身田野,藉助筆和鏡頭,冷峻打量被極權形塑的奇異風景,敏銳捕捉黑色幽默的荒謬奇觀,犀利透視當代中國的幽暗現實,並時常直面最核心最堅硬的時代命題,做出自己的真切反思和深刻拷問。張贊波的文字飽滿,富有細節與厚度,敘事架構和情節走向呈現出傳統章回小說般的質感,也許再次印證那句話:在當下中國,現實遠比虛構電影更戲劇化、更引人入勝,也更讓人鏡鑒深思。
作者簡介
張贊波
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,自由作家,湖南邵陽人。二○○五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班,二○○九年完成首部紀錄長片《天降》。二○一五年,第四部紀錄長片《大路朝天》入圍第二十八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主競賽單元,獲第五十三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、第十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紀錄片首獎。紀實文學著作《大路:高速中國裡的低速人生》獲二○一五年臺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及開卷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。曾擔任金馬獎、桃園電影節、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評審。